九州文化海外运营总监何泽曦:打造属于中国的“新奈飞”,让中国文化影响全球

12月19日,由霞光智库联合新黄河、经济观察报举办的“WAVE2023 全球领航者大会”在北京举办。
面对新周期下的全球化,中国企业出海在2023年迎来爆发。出海已成为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的新趋势、新机遇。而过去数年,已经在海外深扎布局的企业,也逐渐成长为中企出海的“领航者”。它们的经验、教训和洞察,正是新一代中国出海企业最需要的营养。
在潮起·奔流 WAVE 2023全球领航者大会—泛娱乐分会场,九州文化海外运营总监何泽曦,以《探索短剧出海机遇——打造爆款内容攻略》为题,详细讲述了目前短剧出海的市场现状,与打造内容爆款中的机遇与探索。
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九州文化何泽曦,今天非常荣幸跟大家分享关于短剧出海的一点想法与思路。
今天我分享的主要内容是:探索短剧出海机遇,打造爆款内容攻略。
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短剧出海现在市场是什么样。
第二,在短剧出海的过程中,我们九州文化到底做了什么。
第三,关于打造内容爆款的几个小建议。
主要讲短剧现在在海外,基本市场是什么样的。
从我们目前观测来看,至少有10家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了短剧平台的布局,其中包括了做海外阅读、长视频、短剧。总结来讲四个字,就是海外短剧市场“钱多量广”,速来。
我们自己差不多在今年6月份开始组建团队,到现在也差不多小半年的时间,基本上线了两个APP。
7月份第一个针对繁体区的APP“99TV”上线了,9月份的时候,第二个针对于英语区的APP“ShortTV”上线了。目前ShortTV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在东南亚、菲律宾等国家,娱乐榜最高到了第一的位置,美区最高进到了前20,大概有大几十万的数据。
整体来讲,海外短剧市场,我们观测到所有APP或者平台,还是在相对稳定且持续增长的过程中。这是我们看到的当前短剧海外市场的市场状态。
短剧市场,九州文化目前是什么样的站位?
简单介绍一下九州文化,我们的愿景就是打造属于中国的“新奈飞”,让中国文化影响全球。
过去,在中国故事出海这件事上大家讲了很久。之前网文阅读出海,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我们觉得在视频、短视频、短剧赛道上,未来中国文化一定能得到相对更好的传播。
九州文化目前在短剧行业,国内消耗达到日均Top1的级别,GMV年度几十个亿的水位。
目前,票房过亿的短剧中,可能接近一半以上来自于九州文化出品。差不多国内基于抖音也好、微信也好,沉淀了大约1000万的私域粉丝,同时有接近2000家内容智库,覆盖了整体超过20个像男频或者女频类别的内容品类。
基于短剧的逻辑,我们为什么认为短剧这种内容形式近年来会获得高速增长,在未来出海中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呢?
主要因为短剧这种内容形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观剧门槛、制作门槛相对较低。
从去年来看,最早的时候一部国内短剧的制作成本,也就10万人民币。虽然现在市场更卷了,用户需求提升,差不多一部国内短剧的制作成本到了50万人民币左右。
海外现在制作成本,可能更高一点。因为海外用户相对来说,对内容质量要求更高。现在基本上制作成本在15-20万刀,高的可能在25-30万刀的制作水平。
但是相对来说,比起过去长视频动辄千万或者上亿的的制作成本,这个制作成本是非常非常低的。
整体成本相对可控,而且时长也比较精简。基本单集短剧每集在1-5分钟之间。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利用更多碎片化场景给用户带来更新的方式。同时短剧整体也是以竖屏为主,更加贴合当前移动设备使用场景。
相对于传统的短视频来说,短剧故事性和连续性更强。所有剧集中人设、故事更加完整也更加立体。
短剧ROI相对也会更高,因为信息密度比较大,可以采取更高的内容付费方式,而不是通过流量变现方式,来完成商业模式变现。
节奏更加戏剧化。
矛盾点、冲突点包括情节反转,剧情钩子设置的会比传统剧集密集得多。
这种情况下,用户留存或者付费转换,会得到比较豪华的提升。
剧集长度也会相对更长。
比起类似于“迷雾剧场”这一类的长视频,过去定义的短剧更多是10集、12集。
而短剧目前来讲,一般都在100集以上的时长,相对能给用户提供更多时长的陪伴,也相对更可以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持续地拍下去。
因为我们知道,“IP”就是一个群体整体,对一个故事或者一件事物的共鸣强度。分为单次的共鸣刺激深度,和陪伴时长,会最终构成这个IP对用户影响深度。
陪伴时间越长的IP,最终给用户带来的感动就会越强。
基于短剧这种内容形式的特征,我们其实在海外短剧制作上也有过两个思考。
因为我们做内容市场无非要有三个确定性:一是内容确定性。二是产品确定性。三是商业模式确定性。
无论是商业模式确定性还是产品确定性,门槛都不会特别高,所有平台基本上经过半年或者说更短的时间经过磨合都能渡过这个时段。
所以更重要的,个人觉得还是内容确定性。
内容确定性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故事、二是制作、三是后期剪辑或者二创。这个过程中,短剧赛道中故事的权重和价值占比最高。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故事是不是值得被拍的好故事?
现在,有两个思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国内爆款短剧的翻拍。国内短剧基本上从两三年前开始孕育,到去年开始爆发,到今年基本上月产能已经到新增短剧月均一千部以上。其中产生的爆款数量也非常非常多,这些经过了市场验证的海外爆款剧集,还是非常值得被大家所吸收的。
这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大量的国内爆款翻拍。
九州同时拥有全网最新,或说爆款量最高的内容剧库,这个可以作为我们出海的基础。
我个人觉得,国内其他在短剧行业已经做得比较好的头部制作公司,其实也可以从这个思路出发,把国内爆款剧集,挑选出适合不同海外市场的内容方向进行翻拍,保证内容故事的确定性。
第二个思路,是考虑海外IP的改编。
整体IP链路上,最重要的逻辑就是上游的IP验证。
主要是通过更上游一个成本更低,产能更大的市场环节里,比如小说。它的产能和成本,其实是所有的内容形式中间产能最大,成本最低的。
通过小说环节验证出来的故事,把它再放到下游,放到短剧、长剧、游戏、有声里,通过它们再进一步把IP放大或者变现,实际上是行之有效的链路,也是在过去不断被证实的链路。
在海外,因为前几年网文出海已经构建了不错的网文IP生态。我们其实和大量的海外网文头部平台进行合作,包括购买了相当多的,在海外已经具有相当用户基础以及付费基础的IP进行改编。
我们采购了相当多的本地IP原著,同时与海外编剧团队进行合作,采用海外的制片团队,以及纯欧美化演员,进行制作偏欧美化的,有美剧质感的剧集。
我们认为这种相对来讲,未来会是比较高的天花板,或者是短剧出海中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基于好故事之后,第二步就是怎么把好的故事,制作成好的短剧或者好的视频内容。
因为过去我们会发现国内IP改编中间发生过类似于“斗气化马”的现象—— 大家明明觉得是非常好的IP,但是改编出来之后原著读者或者新的读者都不是特别买账。原因就是制片环节,没有把原故事最核心的价值通过视频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
我们同时会觉得未来获得更好的制片产能,开辟了类似像乘风计划的合作方式,向全网所有的制片团队提供了优质IP、优质编剧团队,包括有剧本扶持计划。
我们每一期大概公布10-20个优质剧本项目,邀请所有愿意共创这些短剧项目的海外制片方参与合作,可以公开、公正、透明地给到优质创作者一个舞台,同时会给制片方投资机会、发行机会或者整体匹配优质资源,帮助优质IP匹配最好制作产能,制作出相对最优质的短剧成片。
第三,是打造爆款的一点小建议。
其一,海外短剧目前的思考,是到底希望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内容生态。基于刚刚的逻辑,是短剧从爆款、海外作家编剧,持续改编优质的短剧IP。
其二,联合非常多对海外短剧感兴趣的资方,包括我们也持续出资联合出品,孵化国内爆款团队出海,以及同时联系海外有志的制片团队,成为新的爆款团队,构建低价但是高质的产能。
同时分发端,也是通过人群、内容、定价以及投放算法,分层匹配不同的商业模式。包括单集付费、按月订阅、免费解锁,或者信息流广告等,都可以混合地给用户提供全需求的内容解锁方式。
最后,也会在主APP阵地上包括TikTok、YouTube,以及这些海外全媒体社媒平台上进行短剧分发,把短剧的内容影响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爆发性地覆盖到全网。
在短剧制作过程中,给大家什么建议、解决哪些问题呢?
第一个痛点,还是认知文化差异。
我们目前做的三个环节中,都遇到了这个门槛。
一是国内爆款短剧翻拍,国内内容中“霸总”、“战神”这些剧的核心价值观,或者文化基础,是不是海外用户能够接受?
其实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接受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国内爆款短剧,哪怕说是国内成片直接翻译出海的情况下,翻译过程、配音过程都要做相当大的调整。包括细节中,中式幽默和美式幽默的差异。包括中国网文叙事,和好莱坞叙事本身就有比较大的差异。
海外用户才能有比较好的认知,才能比较顺畅地get到你想要表达的爽点、情绪点、价值点。
中国网文现在已经发展了20年,相当多的故事卷到非常深度的状态。
比如今天我们再去写一个穿越文,不会再有任何作者开始会告诉你,我在现实的过去穿到了第一天,反应三章到五章才发现原来我是穿越了。今天中国的网文会告诉你,一睁眼,我的主角开场看到这个场景,就直接明白说我已经穿越了。
但是海外用户,包括我们看到日韩用户,他们还是回到可能2005年到2010年那个时候的创作状态。
需要给用户更多的设定,更多更简单的逻辑,让用户更好地代入这个场景,才能够去完成短剧归属感或者认同感、代入感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融入剧集里。
包括情感表达和审美趣味,其实有非常大的差异。
欧美受众更喜欢直截了当的表达,我们可能在国内文化下,大家更多地接受隐喻或者委婉方式的表达,台词逻辑、台词架构上,可能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欧美人更多是美剧质感风格,我们相对来讲包括美剧、韩剧包括国内剧的质感,只要故事OK,反而相对来讲对画面需求更加包容。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短剧大家可以看10-15万制作的剧集,依旧能产生爆款。
但是基本上,我们现在在海外,尤其是主打T1国家剧集制作成本,最低也需要10万刀-15万刀起步,才能达到他们对内容这种画面质感基本要求。
另外,整体叙事结构也有较大的区别。
国内的短剧剧本,会相对更复杂,有倒叙、插叙,不一定都是线性叙事结构,更多的是非线性叙事的结构。
我们更多为了投放,或者“爆点前置”,会把结局或者情节冲突点放到最开头的地方。
其实海外目前来讲,除了类似于诺兰等非常大作的情况下,我们看短剧市场或者观看TikTok或者YouTube剧情段子号,我们会发现,海外用户对内容接受度更偏向于线性叙事,也就是更简单直接的叙事。
这种情况下,情绪冲突和节奏感,目前他们接受不了类似于国内“一秒或者五秒三巴掌”的,情绪冲突特别激烈的环节。他们可能接受度也较低,更轻松或者舒缓一点的节奏,对于他们来讲会更“吃”。
内容出海这件事上,最难跨越的门槛就是文化认知差异。
之后我觉得接下来我们一点点鸡汤还是要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短剧赛道里,未来全球一定会诞生新的独角兽。国产短剧是不是一定OK?我们觉得国产短剧一定行。
因过去我们看短剧,其实是两个内容结合体的新产物:一是基于网文生态的故事。二是基于短视频的视频内容形式。
过去5-10年里,全球网文出海平台Top3基本都是中国人做的。海外短视频,Top1的TikTok也是中国团队做的。有网文、有短视频,这两个都是中国人做出来的TOP级产品。
中国短剧过去发展这么迅猛的情况下,商业模式确定性和故事确定性以及产品确定性都OK的情况下,国产短剧观测来看,未来最大的竞对,或者未来这个赛道里的独角兽,我们觉得一定是中国短剧的出海平台做出来的。
中国故事是不是一定行?
基于我们所说,IP最好的逻辑就是用最高的产能,最低的成本产出IP,包括大量的用户群体验证出来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过去中国的网文国内差不多接近20年的发展,已经有接近两千万的创作者,在创造海量的故事,同时有上亿的读者为你进行故事内容筛选。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在当前世界的故事环节里,中国故事就是世界上最TOP的故事。
同时,我们考虑到本地化赛道环节时,网文平台本来出海TOP的赛道也是中国的平台做的,中间本身带有中国大量方法论创造出来的故事。所以内容确定性上我们觉得中国故事基本上没问题。
最后,目前海外出海,也基本是中国团队做的。
如果大家愿意做短剧出海,那大家一定有机会把这件事情做好。
我们最后做了一个总结,短剧出海如果大家愿意探索,愿意开拓这个市场的话,未来一定会取得可见的不错的成果。
虽然现在短剧出海月流水,行业第一梯队差不多破千万刀,第二梯队300-500万刀,再次一点的可能100万刀左右,小几十万刀的都有,加起来现在月流水应该在1500万刀-2000万刀之间,就是峰值的时候。
但是我们认为,对于短剧出海来讲,这仅仅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开始。
像我们自己进入海外北美的短剧榜、娱乐榜前二十的时候,做了一个截图在自己朋友圈里,是说我们所走的一小步,因为我们认为,未来这个榜单上还有机会前十、前五、前三,一直不停地往前走。
而且我们认为,短剧是一种全新的内容形式。
从产能的工业化上,从分发的算法化上,从商业模式多元化上,是全面比长视频更加革新的新产物。
我们认为他不仅仅只是霸总,也不仅仅只是战神或者赘婿,也不仅仅只是狼人、吸血鬼。在内容题材、内容标签或者风格方面,未来都会全面地精品化、主流化,会覆盖故事化内容需求。
我们会定义说,今天短剧不仅仅只是一个新的内容赛道,而是未来有机会从这个切入点,做成一个全新的基于故事性内容需求的内容社区。也会有更多的爆款类型,更多的精彩佳作,在短剧的内容形式上产生出来。
当前出海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像本地化的坎坷或者内容上架产品,投放算法各种各样的门槛。
但是我们相信渡过这些门槛,最后一定可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