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打造ESG影响力,拆解战略、内容与流量

12月19日,由霞光智库联合新黄河、经济观察报举办的“WAVE2023 全球领航者大会”在北京举办。
在全球化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在2023年迎来爆发“元年”,出海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的新机遇。过去数年里,那些早已在海外谋篇布局的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
它们积累的经验、吸取的教训以及深刻的洞察,为新一代中国出海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迪,有力推动其更有序、高效地展开国际合作。
在潮起·奔流WAVE 2023全球领航者大会ESG与全球化未来主题论坛,由着陆TouchBase创始人兼CEO国佳佳主持,邀请微博商业生态市场策略总监杜博、能链ESG及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大地量子CEO王驰参与了以《打造ESG影响力,拆解战略、内容与流量》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嘉宾深度挖掘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并分析了ESG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创新实现,为参与者揭晓ESG如何在不同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演讲实录。
主持人一:
国佳佳 着陆TouchBase创始人兼CEO
主持人二:
杜博 微博商业生态市场策略总监
嘉宾:
翟宇博 能链ESG及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
王驰 大地量子CEO
国佳佳:大家好,我是国佳佳。正如上一次圆桌讨论所强调的,ESG这个术语不仅限于它字面上的三个字母,实际上,它有更为引申的涵义。在当前环境下,我们能够看到在不同行业中,ESG的解读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我们邀请了碳中和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嘉宾参与本场圆桌,同时请到了微博的杜总作为我们的联席主持人。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请各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并概括一下所在行业是如何实施ESG的。翟总,我们先请您开始。
翟宇博:今天非常高兴参加霞光智库以及着陆举办的活动。我来自能链,关注能源数字化,我们有一个业务主题就叫能链智电,主要业务是提供充电服务,去年我们成功在美股上市,成为国内最大的充电服务平台之一,连接了全中国超过50%的公共充电桩,充电量占据全中国公共充电总量的20%左右。我们的业务一开始就与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息息相关。在实际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我们将ESG融入了我们的业务,主要有几个方向。
首先是新能源充电场景,这已经成为中国出海的一张名片。在这方面,我们努力通过体系化的方式更好地贯穿ESG和我们的业务。我们有几个主要方式,一是从源头的绿色化,即在更好地利用我们业务服务场景的下端和上游,结合更多的绿色电力使用。在2022年的财报中,我们在新能源充电网络中接入了大约3.93亿度左右的绿色电力,其中包括光伏风电等,占整个电力采购的89%以上。
另一个方向是场站的绿色化,即在场景端结合我们的创新技术,如无人驾驶、移动充电机器人、储能等,发挥场站更大的灵活性。最后是使用的绿色端,面向用户端的碳普惠、绿色碳账户等。通过上游、中游、下游的用户端,让新能源充电与绿色化紧密结合,实现ESG的实践与我们的业务有效结合。这是我们想分享的一些内容。
王驰:首先非常开心能够来做一些分享。我们公司专注于AI大模型,后来致力于天气预测技术。在业务方面,我们为电力交易提供服务,主要帮助用户包括新能源发电站和大型新能源用户进行电力交易,能链也是我们的客户之一。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输电公司预测新能源的发电量,未来7天、15天或者45天的发电情况,同时预测一个区域的负荷,以便预测绿电的价格并进行交易。我们还协助新能源场站进行并网,帮助他们降低考核,因为每个新能源厂商在并网时都需要提供功率预测。
功率预测与气象息息相关,可以理解为风力越大,风电产量就越多,供应增加,价格就会下降,反之亦然。通过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我们通过气象预测和AI大模型制定更精准的预测,以帮助我们的用户实现超额收益。这是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谢谢。
国佳佳:之前在组织圆桌时,我们特意邀请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有很硬核的,比如能链一直在从事的工作。接下来请杜总发表一下意见,因为我们一直认为ESG在传播方面的表现有待提升,尤其是媒体方面,而微博作为一家媒体公司,是如何玩转的呢?请您分享一下。
杜博:感谢今天提供这个机会,微博作为一个社交的舆论场,可以帮助企业与公众建立交流桥梁,围绕ESG主题,今年微博上有1494个ESG相关话题,千万级话题中有211个与ESG有关。我们在ESG领域做了一些媒体基建,如ESG头像挂件标签,为企业提供ESG头像和挂件,比如能链、大地量子的官微,我们都可以挂上挂件。同时在ESG内容披露时,通过创作者中心调动企业参与全年的ESG活动和话题。
今年,我们投入媒体方面,研发了ESG热搜榜,整合了评级机构的指数,并按周跟踪ESG热点事件。我们还发布了ESG指数,包括评级机构和传播维度,公布特别具有ESG传播价值的企业和城市。此外,今年我们发起了100多场ESG责任行的线上线下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助力品牌传播。
国佳佳:接下来的第二个话题,我会把主持人的接力话筒给到杜总,请他也继续来介绍一下目前对市面上流量的看法,以及企业如果想打造ESG的影响力,有什么样的路径可以走。
杜博: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作为一个互联网媒体,我们每天都在想什么是流量。比如说这两天,董宇辉全国丈母娘这个文化是一个流量密码吗?还是今天甘肃地震,很多企业都去捐助赈灾。现在我们本身从做流量的角度看,是觉得流量越来越贵。可能对于有些企业,流量是它的生命线。这两天关注到的像交个朋友,包括东方甄选等等这些都是。但是,随着流量越来越贵后,可能我们会发现有流量,没有销量,有销量以后可能没有利润。因为我们是一个ESG的主题,是不是怎样抓住一个ESG流量的情绪密码,可能是我们品牌如何穿过一个长周期基石,其实,从微博的传播上可以看到,ESG传播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去年的鸿星尔克在捐助河南发大水的时候,贴上了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标签,比如冬残奥会时,白象方便面的三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这两个品牌的背后引发了一些消费者的野性消费,疯狂购买产品。ESG不仅是口号,更是让大家可听、可视、可参与,甚至可感知。让消费者看到品牌的ESG行动背后所体现的品牌社会责任以及解决的一些社会问题。
在微博这个热点的舆论场,我们总结了两个点:
第一,成为热点。例如,能链的一个品牌事件,是把品牌的一些热点可以号召我们的用户进行参与和互动。今年的双十一,京东发起的包裹的绿色旅行,号召用户把旧的纸箱回收起来,再进行快递和发放。有的把快递箱做成了像滑梯,有的做成了火车发在了网上,这个话题有1.3亿的阅读量,通过用户的参与传播了京东的绿色理念。
第二,用足热点。我们做ESG方向做的特别好的个案例,把品牌的一个自我趣事上升到了一个社会的一个议题和社会讨论点上。比如母婴品牌在世界镇痛日时,联合浙江妇女儿童基金会,发起了一个活动,叫母爱无疼痛来证明,推广母亲无痛分娩的概念进行科普。活动发起后,有100多家媒体自发参与和互动,其中一个话题叫我国仅30%的母亲使用无痛分娩上了热搜第一名,上榜时间有17小时38分钟。通过这样的模式,引发了大众的参与和互动。这就是用足热点和成为热点的一些经验。
如同我们上次在6月5号跟翟总见过面,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在打造我们品牌影响力,尤其是ESG的影响力方面,有什么样的一些难点或者说有一些经验可以跟大家来进行分享的。
翟宇博:刚才提到的两点,对于专业从事ESG的人来说,写ESG报告每年都会突出发现重要主题,然后更好地与企业业务结合。在企业角度,ESG可以为企业带来一些价值:
第一,传播价值。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境内,还涉及一些境外。在传播时,需要统一的话语体系,以更好地讲述企业故事。在这一点上,要把握好,因为企业可能在讲中国故事时表现良好,但出海后,故事可能不符合当地监管或有不同的议题或热点。
第二,融资的价值(财务投资)。ESG希望与投资和二级市场更多地联动,体现企业在长期投资价值上的体现。在这方面,我们不仅满足每年需要做的信息披露,还要注意ESG的评级,在这个评级过程中能够积累自己的经验,放到相关ESG报告,或者在广泛的工作应用中和投融资团队、IR团队紧密衔接。其实做ESG时大家可能也会发现,很多部门的ESG要不就是公关团队在做,要不就是IR的团队兼做,这样可能会导致大家对于ESG和本身业务价值的联动非常割裂,最后只是形成了一本ESG的报告,但并没有发挥EGS对于企业的真正价值。
第三,业务协同的价值。怎样将ESG和业务联动在一起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单纯写一个报告其实是简单的,和业务联系比较难。要积极驱动业务部门的人参与ESG工作,确保ESG价值传播在内部畅通无阻。因为ESG可能会出现董事会关注但下游执行不力,或董事会不太关注但下游执行到位的情况,这样的话,ESG价值传播在内部就走不通。因此,要使ESG与业务紧密结合。
我们在工作中的一项工作是帮助用户建立更好的充电网络,同时从2021年8月开始探索碳账户功能。这一功能早在行业内就引入了,目前已与北京、武汉、成都、杭州等10多个城市以及更多企业合作。我们希望激励用户在充电过程中有一些明确的减碳价值量化,通过这一途径实现ESG绩效的真实量化考核。
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的业务操作人员,他们也了解到业务不仅带来营收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减碳价值上有一个量化的依据。这样,在内部整个流程中,ESG的实施更容易贯穿,同时也有利于将ESG的投入和产出定向量化。我们开玩笑说,一年的辛苦工作最终所有的产出都归业务部门,如何量化自己的价值贡献是我们对于价值判定和思考的一部分。
王驰:刚才我听翟总讲的觉得非常有道理。对于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而言,在ESG方面的实际探索相对较少,我们更多是协助用户进行相关工作。以雀巢为例,我们为其进行了亚马逊森林的森林砍伐监测,协助其供应链管理。表面上看与业务有一定关联,但实际上如翟总所说,公关团队或市场团队负责,更侧重于突显品牌价值。但是要说亚马逊森林砍伐多少,对于雀巢的销量能提高多少,这可能是很难找到直接关系的场景。
在新能源场景中,我们可能更接近业务,因为如果有业务价值,碳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落地场景。新能源发电与法规和市场存在一些关联,例如像阿里云等云计算厂商可以将其作为碳排放的抵销手段。尽管这种模式今年可能还在探索阶段,但要实现规模化的落地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首先,我们自己发现有些用户关注的是,购买绿电是否能获得绿证,然后将其放入交易市场销售,从中获得额外收入。大多数公司实际关心的可能是成本或收入提升。为了帮助发电或购电的公司,我们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场景,通过碳市场实质性增加收入,类似于特斯拉的案例。虽然这是一个困难的任务,但我认为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杜博:我想问一下,对两位嘉宾的企业来说,有没有针对于ESG如何打造影响力、以及塑造独特内容和抓住流量的一些密码?
翟宇博:您刚才提到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的。首先,我们认为在ESG的传播中,不能仅仅关注传播本身,而是需要确保传播具有实际的具体价值。有些企业在ESG传播上可能比它们的实际行动更迅速,这可能导致一些连带问题。由于我们的业务与能源转型相关,涉及到新能源充电和传统燃油,我们在参加会议时与专家交流了很多关于能源转型的讨论。企业到底能够在这种能源转型中做哪些事情,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如果提出了战略,明确表示今年一定要提升多少燃油或能源效率,但实际上在最后提交成绩单时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传播的价值和业务协同方面,一定要两手兼顾并确保协同发展。我们担心的是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当我们满天宣传ESG内容时,实际上发现我们实际做的内容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那样。刚才前面的嘉宾们提到了一些建议,目前ESG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光鲜亮丽的,但实际的ESG需要呈现一个更真实的全貌。我可以不完美,但是我在要朝完美的路上努力,而不是展现出来的全都是非常完美的一面。这样的ESG不是完美的ESG,而且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之前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提示了某家企业,它在ESG宣传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但实际上在业务的展开和新能源采购效率方面,并没有达到需求。在这种情况下,ESG所产生的传播价值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对企业的伤害非常大。对于大家、对于流量、对于信任度和影响力,都缺乏可信赖性。
而且,我们的业务与C端用户密切相关,大家更关心的是,ESG是否能够让这个事情细微地改变我的生活,与我的生活紧密相连,让我感受到ESG的价值。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点。
杜博:特别好,重点是关注我们的价值和我们所要做的事情。
王驰:我觉得有一个挺好的例子,蚂蚁森林这个案例,蚂蚁森林是我们的用户,我们给它们提供森林的种植监测,但是我们不是给他们提供的,我们是通过他们向消费者提供的,每个用蚂蚁森林支付宝的用户提供,我觉得站在蚂蚁森林的角度,是一个挺好的案例,因为一方面实际确实可以帮助沙漠地区有新的树种,这往大了说,可能是人类非常伟大的工程,整个沙漠变成绿洲,实际的工作确实也做了,传播的工作也做得非常棒。我自己的支付宝都经常有朋友过来所谓偷我能量去种树。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把整个种树的过程给游戏化,让每个消费者多多少少可以参与,比如说做一些低碳的消费行为就可以积累一些能量,消费者会感觉自己为种树做了贡献,这个贡献达到一定程度,就真的会种一颗物理的在那里。然后,通过卫星的可以监测到,你种的树实打实就在这里。这个案例很好,但同样的逻辑去引申的话,是不是未来也可以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呢?比如说像消费者用绿电,也可以有说积分或者游戏化的设置,因为我注意到苹果新的手机就会在海外记录用的电视里有多少是绿电、有多少不是绿电,在国内,好像这个数据没有打通,但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消费者C端的用户可以有某种程度参与。虽然我们自己是2B的,但是也非常骄傲能做间接2C的案例,谢谢。
杜博:特别好,我想问一下佳佳,咱们着陆有没有相应的方法论?
国佳佳:其实,着陆在做了这么多案例后,形成了一些沉淀的方法论。接下来,我尝试提出一个三步走的过程。
首先,第一步是企业来找到我们,表达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可能是一个单一片面的事件。我们会从这一步开始分析,审视其业务、关系,并分析其中穿插的ESG议题。有时候,可能企业的业务有分方面的一部分,但重点在ESG上有一些联动的就那些业务。我们将这些进行梳理,串起相关的业务或事业组,确保各方有联动。其次,我们会分析关系,涵盖上游、投资者等方面。有时候,一项业务会涉及非常多的关系和资源调度。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从事业部本身出发,确保业务部门、IR部门或PR部门能够联动起来。
然后呢,其实不仅仅是局限于EGS,ESG的三个字母再往下联动,再往下又有更多议题,但其实远远不够,很多情况下在中国的本土化的语境里面,我们去看ESG,比如说同样是做乡村振兴,字节这样的大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和消费品公司做乡村振兴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
我们会发现很多电商公司大家喜欢做ESG,重点去抓乡村振兴,就是因为它们现在流量见顶了,大家现在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他们要去下沉了,要去做他们的业务了,所以他们是带着他们的业务去做的,首先我们把这些梳理一遍,不仅仅是从它一个议题去入手,有时候我们梳理完了,本来这个企业它从A走向B,然后会发现你其实不需要走到B,你有的时候抓的这个A+1其实就可以了,你达到一个C的效果,你也不需要说花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去只做这么一件事,你聚焦精力去做这件事就OK。
第二步,我们把企业想要做的事情从各个方面进行梳理,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一个影响力的落地方法论。虽然我们在寻找最高效的模型,但在互联网公司里有各种各样的玩法,有些可能会被人诟病。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把业务和落地过程绑定在一起,用我们的方法论去评估这个事情是否真的产生了影响力,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做法,否则严重一点,可能就是漂绿的行为了。
第三步,我们关注的是核心。有时候,我们发现企业想要做的事情,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在所有媒体上发布通稿。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做PR或者ESG传播就像是犯了一个错误。不是说一个通稿就能打天下,而是需要用现在的流量,特别是在流量变得难以获取的情况下,用ESG做精准的流量影响力。其实我们现在去看ESG还是有一些所谓的流量红利,这是功利一点的角度。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关心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就会发现我们中国的经济,现在开始关注高质量的时候,很多的议题也有刚才说的乡村振兴、各位在做的碳中和都是,平台里面会有很多流量加持,尤其咱们的微博EGS的流量加持,据我了解还是不少的,那这时候我们在不同的平台里面放什么的内容,就非常关键。在不同的平台上发布什么样的内容非常关键。在整个流量和内容的玩法和影响力中,这个阶段的贯穿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我们会在所谓的官媒,我们其实就会放关注整个宏观议题的故事和内容,我们在垂直的这种媒体里面会放垂直的内容,比如说财经的媒体,我们就放垂直的内容。像是微博,我们就放更加能够抓住流量的内容。这样贯穿的第三阶段完成了之后,才能说这个事好像我们也能做得七七八八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一个项目来找到我们,我们肯定是不想帮他们漂绿。
总体来说,这个三步走的方法论是我们在做一个项目时找到的。我们希望用小步慢跑的方式慢慢去行业温和良性发展,但是现在已经由不得我们了。我们一方面希望推进ESG的落地,另一方面也要杜绝漂绿情况的发生,以及避免大量资源的浪费。漂绿不仅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名声,对整个行业也是一种搅混水的行为。
此外,我们现在的资源、流量和内容往往是有限的。在现阶段不能占用大量资源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这是我们大致的一个三步走的方法论。
杜博: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请各位嘉宾来给我们进行一个分享,最后一个问题有点犀利,各位在同行业有漂绿的情况吗?以及怎么样去避免自己公司有漂绿嫌疑?
王驰:目前我们其实没有遇到过,我们服务的用户都没有遇到过,我听说制造业会有类似的情况,也听说之前亚马逊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目前我们没有遇到过。
翟宇博:从我们来看,现在大家对于碳中和这件事更理智了,可能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碳中和酸奶、碳中和牛奶,但是现在大家都理智多了,大家也觉得要先把我的业务和宣传传播做得更专业一点。
另外想跟各位讨论的是我们在做ESG时,它不是一张漂亮光鲜的成绩单,而是你要告诉我一个业务发展的全貌和你ESG可能实现的路径,这才是个好的ESG报道。我们也跟非常多投资人接触过,像欧洲有一些长线基金,包含香港投资人,他们可能关注的是一份ESG报告写了70、80页,它可能就会翻多最后一页,我们只看一下在披露框架里是怎样满足业务需求和ESG披露的情况,然后才回过来仔细去看这里的故事性以及你获得了哪些奖项,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我们有一方面是在做新能源做的很好,我们就要好好讲好这里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是燃油,我们可以坦诚去讲,在做能源转型过程中哪些是高排放,但是我在通过数字化方式帮助整个行业做减排。这就是真相,我们可以在这个上面做精准的调整或者优化。怎么样杜绝漂绿?其实就是让ESG既可以仰望星空,又可以脚踏实地,做到量力而行。
国佳佳:我就补充一点,可能从媒体角度,我们看到的行业漂绿比较多,我们也接触过一些。那到底怎么应对呢?
首先,媒体的好处在于我们收集着行业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库。在看某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同时拥有着这个行业的上中下游的信息,甚至他们的投资者,以及相关合规机构、政府机构的信息。这些都属于一手消息。另外,就是看到市面上的企业到底有没有在做这件事。我是记者出身,可能会直接问企业到底做了什么,如果没做,那什么时候能做、节点是什么,以及企业如何证明自己落地了这件事情。
其实我比较乐观,我相信市场的选择,大家是用脚投票的。作为一家持续做ESG的机构,在碳中和牛奶去年刚出来的时候我们有点心惊胆战,当时我们公司还开了会,感觉市场要变天了,可能要被营销概念的人搅浑。但其实,我们会非常乐观地发现,市场里的大家各有判断,尤其是消费者,大家可以接受绿色溢价,但是对于绿色溢价的虚假层面完全零容忍。所以,我觉得也是得益于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已经比较挑剔,而市面上好产品和好品牌能够被看到。
而且还有一点,我们反向接触了很多的企业,他们本身不知道在做ESG,尤其是在做一些S方面的事情,比如关注蓝领的就业、下沉市场的经济情况等。在碰到这种公司时,我们团队就会彻夜开会,非常欣喜。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有这么多的人在推行这件事情。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叫ESG,但本身他们在做ESG的事情,这是我们持续做这件事情的初心,也是大家在经济和资本的寒冬中能坚持抱团走暖走下去的重要信念和力量。
杜博:感谢各位嘉宾,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