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me创始人顾俊:Tiktok在美国仍有巨大的红利机遇

12月19日,由霞光智库联合新黄河、经济观察报举办的“WAVE2023 全球领航者大会”在北京举办。面对新周期下的全球化,中国企业出海在2023年迎来爆发。出海已成为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的新趋势、新机遇。而过去数年,已经在海外深扎布局的企业,也逐渐成长为中企出海的“领航者”。它们的经验、教训和洞察,正是新一代中国出海企业最需要的营养。
在消费分论坛上,Newme创始人&CEO顾俊以《家居产业出海之路》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感想,他认为TiokTok在美国市场仍有红利机遇,加上中国供应链强势崛起的优势,给中国创业者带来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以下是演讲实录(有删减):
大家好!首先解释一下,其实我们除了家居以外还有其他品类产品,如小家电、美妆、3C数码,包括水晶珠宝都有涉足。
Newme主要在Tiktok上通过短视频和达人“卖货”,覆盖各个品类,向上面说的那些美妆、水晶珠宝、3C数码、小家电等。所以我们给自己的定义是渠道品牌,大家可以理解为是做海外的“交个朋友”或者“东方甄选”。团队最开始上海设立了办公室,后来逐渐有了深圳、纽约两个办公室,在苏州还有一个产品研发中心,现在在4个城市有近50名员工。
公司成立三年以来,简单概括一下我们发展路径就是第一年干短视频、第二年干直播、第三年干品牌。
我认为Tiktok在美国仍有巨大的红利机遇。过去三个月Tiktok在美国实现了GMV从单天20万美元到单天2200万美元的增长,黑五当天更是超过3300万美元,而且这还只是在美国只开了5%全量的情况下。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去年还在犹豫要不要重仓美国,后来还放了一部分精力到东南亚。现在再看,在这种大趋势面前,任何的精力分散都是浪费的,最大的市场里面干的再差也有机会,但是要在一个小市场里面卷来卷去带来的反馈会很差。
其次就是中国的供应链已经崛起,能支撑我们做很多尝试。我记得大概7、8年前自己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觉得好多东西好新奇,但现在我觉得他们太破了。我特别喜欢中国新能源汽车,外观、配置、舒适度都很好,不同品牌不同型号差不多有几千种选择,但是美国只有特斯拉还勉强可以。而且美国的特斯拉和中国的特斯拉也不一样,美国的特斯拉开个2-3年就跟“夏利”一样,他们的产品质量和组装技术真的一般。
现在中国供应链崛起后,我们真的能做出好产品,以前只是工厂能做出好产品,现在有过全球视野的创业者和品牌人,他们做出来的产品甚至是可以引领世界的。尤其那些更适合跨境小包的产品,它们80%的供应链都在中国,海外没有供应链。所以我们要文化自信,因为我们真的在做最棒的产品。
举个例子,想在美国买一个高速吹风机可能只有戴森一个品牌,售价在129-150美元左右,而中国市场里面已经杀到了199元人民币(销售价),所以有大量的产品机会蕴含在中国供应链里。尤其以小米生态链为企业代表几乎把整个行业踩踏了一遍,用最好的产品、最低的价格颠覆了整个行业。
最后,去了海外之后才发现当地人太“躺”了,所以大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非标领域的柔性快返供应链是中国的优势,国内已经有了3D打印的拖鞋,客户想要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图案都可以直接打印出来,充分满足个性。包括火爆的SHEIN服装也是,每一件SHEIN的服装是你下单之后工厂才开始生产的,只要大概7天时间,一件衣服就可以从网页上的一张图片变成实体衣服交付到客户手里。
我觉得上面说的三点对我们中国创业者来说是极大的优势。
虽然在美国做直播成本很高,但是原生能带来用户的信任是不可取代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段子,国内新消费品牌想做起来的话,要出1000条小红书和1000条抖音,这样品牌就能立起来。但后来很快变成需要10000条抖音和10000条小红书才行。在国外也差不多,在美国Tiktok大概需要500条视频就能让你的品牌在渠道里获得一定红利。
这些内容的生产方式包括自己拍、红人拍、混剪拍、用户拍等等,各有优劣势,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有了内容之后招主播也是个技术活儿,在中国招主播其实不难,但在美国却不容易。一开始我们在美国是按照招演员、模特的方式去找的,但后来发现效果一般。后来经过试验发现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餐厅招服务员,因为他们自己具备销售能力,而且他们以前主要靠小费生活,深知自己“多劳即可多得”的道理。
总结起来我觉得出海战略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渠道,而是一种可能性。如果决定出海,自己什么事都不要干,先试验3-4个月,摸索一下用什么形式、买什么货以及怎么匹配团队和组织。第二是要有耐心,我们做了三年才有一点点小成绩,而很多人干三个月就打退堂鼓。
我们的祖辈、父辈们,用很好的产品供应链的能力获得了很多海外的订单,建立了非常优秀的中国工厂的招牌,我觉得维护好这个招牌是我们新一代创业者的责任。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