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鸣:塑造海外市场的品牌故事与价值共鸣

7月11日,由全球化媒体智库——霞光社ShineGlobal&霞光智库举办的WAVE2024品牌全球化大会在深圳举办。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兴市场崛起、海外消费力恢复,海外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与此同时,伴随中国企业出海加速,越来越多中国的品牌也开始跨出国门,进入品牌全球化阶段。
本次大会,主题为“品牌出海 生生不息”。出海不会一帆风顺,但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化已是发展大势。
在大会最后一场圆桌论坛中,清流资本投资副总裁陶凯、 INDIEGOGO中国区市场营销负责人Renee LUO、TachyRide创始人程亮以及霞光社新兴市场主笔冯叶,就《文化共鸣:塑造海外市场的品牌故事与价值共鸣》话题展开探讨。
陶凯认为品牌故事是创始人价值观的体现,应与产品特性紧密结合,并在业务全程中发挥作用。他提出品牌故事并非单一营销环节,而是一个整体战略,需要数字化管理和量化投入以实现持续增长。
Renee LUO强调了产品众筹在讲述品牌故事和构建消费者关系中的重要性。她提到中国品牌正通过倾听海外消费者的需求,采用创新方式建立全球品牌形象。众筹平台不仅帮助品牌进行产品测试,还促进了品牌故事的传递,加强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
程亮指出Ebike品牌在本土化和情感链接方面的重视,并强调品牌塑造需技术支撑,解决实际问题。他认为品牌故事有助于产品获得溢价,反映了公司对市场定价权的控制。
以下是详细内容,霞光社整理发布。
霞光社新兴市场主笔冯叶:请各位嘉宾简单介绍下自己。
INDIEGOGO中国区市场营销负责人Renee LUO:大家好,我是Renee,我是Indiegogo中国区市场营销负责人。Indiegogo对于在座做硬件的创业者或品牌方来说会比较了解,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品众筹平台,2008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2010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为广大的中国卖家和品牌方服务。
简单来说,产品众筹就是通过视频/文案/图片等形式讲述你的品牌故事以及产品使用场景,来获得海外消费者提前预购的过程。在2008年刚刚提出产品众筹这个概念的时候,众筹更多是用于给大家筹集初始的资金。但是在16年的发展当中,众筹慢慢变成了一些新品牌、新产品go to market的营销渠道。除此之外,也便于大家做产品测试,拓展海外的销售渠道,包括搭建海外私域的方式方法。
我们经常说,其实我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平台,因为我们在通过热爱链接国内这些有着有趣想法的创业者,和海外这些有着有趣需求的消费者。今天接下来也会跟大家更多分享一些案例,以及从我们平台上看到的洞察,谢谢。
清流资本投资副总裁陶凯:大家好,我是清流资本陶凯。我们基金是2013年成立的,到现在11年的时间,主要关注国内的包括消费、科技以及出海相关业务的投资,我们主要看早期的方向,已经投过比较不错的公司,包括海外业务的货拉拉,我们是比较大的绩优股东,包括国内做到比较不错体量的,像国内电商牙膏的第一名参半、零食公司王小卤,这些15~20亿体量的公司也在积极出海,包括一些消费电子公司,像国内助听器第一的左点健康,这些都是我们投资的,他们都是在国内做起来业务之后,积极拥抱海外的公司。北美native的创业公司我们也一直在关注,这是我们之后会努力布局的地方,谢谢大家。
TachyRide创始人程亮:大家好,我叫程亮,我是来自深圳光明的米夸科技有限公司,TachyRide是我们的北美品牌,所以说我们是一家生而全球化的初创企业,我们是专注Ebike这个赛道的玩家,今天很有幸被邀请到这里跟大家进行交流,谢谢。

一、用品牌故事的情绪价值,催生合理溢价

冯叶:请问陶总,相比于此前线上铺货的时代,目前的品牌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品牌故事,您在关注北美市场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这样的趋势,以及有没有一些案例可以分享?
陶凯:因为我不是Marketing背景,我们北美的native的公司投得也不多,我就简单讲讲我的一些浅薄观点,主要是国内做的公司出海,包括品牌故事这块踩过的坑,以及一些经验。核心来说,品牌故事本身一定就是创始团队产品价值观的外化。如果你这个产品本身并不是为了这个区域的消费者,或者直接拿着工厂一个毫无差异化的产品,去跟大家讲这个品牌背后的各种价值,你很难说服用户,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品牌的故事,无论是可持续、冒险还是自由,一定要落实到本身产品的专业性以及差异化上。
第二,就合作来讲,如果我们要做专业性,还是要从细分场景切入。即便我们有很多情绪化的品牌故事,但还是要让消费者感受到在一个新闻场景过程中,你的产品确实在某一个特性或细分品类上做到了专业性,在市场上确实做到了产品的头部,这个切口要够小。
要回到传统的定位理论,需要和这个品牌故事结合,反而能更好地实现“品效合一”,要不然用户一定会问“凭什么”?这个可以带来大家在商业上的合理溢价。目前像Temu这种有这么强的规模效应的平台下,价格战卷得这么凶。如果我们要做商业,一定要有品牌故事的情绪价值去催生这个合理溢价,“凭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三,即便我们有了不错的品牌故事,产品也不错,我们还需要考虑怎么能够产品内容化,以合适的内容,用非常合适的方式让消费者进行体验,包括这个过程中跟用户、达人的共创,让用户感受到你的公司在细分场景、细分特性上做到了极致,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认为这个品牌故事越来越厚,也是每家公司都必须要做的,不然最终只能获得红海市场上慢慢被打掉的利润,最终决定你的公司合理的利润情况,还是取决于你到底能不能占领这个品类的心智。内容是一部分,我们的理想是,内容、传播、承接要1:1的投入,至少要有等量的资金进行传播,看看我们应该在什么样的渠道做曝光,在什么样的渠道做达人种草,在什么渠道做强转化性的效果型广告。包括我们公司本身在独立站、亚马逊上有没有这样的承接能力?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
为什么过去很多的卖家或铺货型玩家觉得这个东西只是费用投入?大家并没有完整闭环以及可以支撑可持续增长的领域。慢慢大家会发现,随着卷的程度越来越高,有这种从站外,或者在品类、品牌首搜上超出流量涨价的怪圈,这个链路会是很重要的路径。
清流资本投资副总裁陶凯
冯叶:Indiegogo作为众筹平台,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具体案例和趋势,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分享?
Renee LUO:从众筹平台这边来看,我们发现的确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在寻求一些更创新的方式去组建全球化的品牌。我想回应一下刚才秦总的分享,他展示了中国的供应链以及在消费科技、研发、创新上的实力,是不断几何式上升的,在我们的平台看来也确实如此。
我们是2016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的,在这八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每一年收到中国品牌这边的咨询都在不断增加。有别于过往铺货型时代主打性价比的策略,在品牌化时代,海外的消费者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变得非常具象和立体,充满了情感。
在整个和海外消费者建立链接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一些中国品牌也在不断刷新自己对于构建全球品牌的意识。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层面,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尤其是这些中国的硬件品牌,他们越来越愿意去倾听海外消费者的需求,他们越来越愿意去了解海外消费者具体的消费痛点以及具体想要解决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常驻的明星项目方叫GPD,是一家做游戏掌机的公司,在我们平台上发布了19次众筹项目。他们已经习惯性的,但凡有新品上线,就会首先在Indiegogo上做上线和发布。在19次的众筹项目当中,每一次他们筹的金额都是相当不错的,因为他们每次的产品迭代以及产品的更新,都是基于上一代产品在Indiegogo社群当中收到的反馈。比如产品功能或外观设计上的具体反馈进行迭代和更新,来进行迭代和更新。所以他们每次的新品发布,并没有让市场觉得是冗余的,而是会让市场觉得更为惊奇,这也是中国品牌越来越愿意去倾听消费者需求的典型案例。
除了产品之外,其实很多中国品牌方现在不断注重营销。海外的消费者现在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大家不再是看到你打低价,我就愿意买,他们已经成为了在你面前非常具象化以及有温度的人。对于我们的中国品牌方来说,他们也开始学会用一些更有温度的方式去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去传递自己产品的消费场景。
在众筹平台上,这种类型的场景会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因为本身的众筹就是很多新品牌/新产品在海外冷启时会使用的途径,对海外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全新的产品,并且你的价格还挺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品牌更需要用非常生动、非常有趣的品牌故事建立与海外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这也是我们逐年在平台上看到品牌方在不断改善的方面。
冯叶:接下来我也想请程总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您在Ebike赛道出海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大家更注重品牌故事的讲述,注重价值观的梳理?
程亮:这个其实非常明显,因为Ebike在这几年发展的高峰过后,其实也逐渐开始分化,尤其是拿到资本的这些出海的Ebike玩家,这些品牌越来越注重品牌的本土化。不管是本土团队,还是用本土的语言跟当地的消费者做沟通以及情感链接,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基于这个赛道过往比较粗放的起步,因为Ebike其实是在传统自行车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自行车到Ebike时代,对整个产品的要求,对于供应链的要求,对于渠道的要求,乃至于对整个品牌的塑造,相比于传统的自行车,其实有不一定的难度。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北美市场做得比较好的Aventon,供应链全部在国内的江浙一带,这几年他们在美国做性价比的定位,他们的品类也特别齐全,从老人到小孩的车,全系列都有开发。但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品牌营销,不管是从独立站,还是从各大自媒体去看,他们的营销内容都是带着他们的品牌定位以及故事内涵,围绕着这个事情展开,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包括去欧洲的一些深圳企业,比如TENWAYS、Urtopia,除了重视早期的产品塑造以及重视供应链之外,他们也更多地走向欧美,尤其是到当地,在外国的朋友们面前塑造品牌形象。他们一开始在“走出去”的时候,就非常在乎这整套的顶层设计,这是我看到的比较兴奋的地方。
作为我来讲,我是一个后入局者,也是一个学习者。他们在前面给我们蹚出来了一些路,对我来讲我也更有信心,也要借助上一轮真格基金秦总的分享,我也是一个长期主义的践行者。Ebike相比传统的自行车,不仅仅是硬件和机械制造能力,还非常考验软件能力,否则这辆车骑起来就是不舒服的,没办法保留传统骑行乐趣的同时,给你带来很好的性能和安全。
我们TachyRide是生而全球化的。虽然我们公司现在还小,但我们整个品牌就是在北美注册的,我们一开始就是沿着这条路去走的。我们现在的产品,在国内的第一代已经打磨得差不多了,基于我们对Ebike的理解,以及对品牌塑造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把软硬件的每一个单元做扎实,不仅仅是简单的效率级的产品,我们更希望能够让它升级,真正成为内容产品。
大家也知道,这么多年来自行车也是两极分化的,中低端的基本以效率型的产品为主,都是工具型,是代步的。但是在更多的中高端,像现在国内的中高端自行车,已经不是工具型产品了,更多是社交属性的产品,是一个休闲玩乐,出去运动的产品,卖得好的自行车,卖十几万的都正常。
Ebike追求同样的逻辑。做Ebike,最终的护城河就是品牌。既然是做品牌的逻辑,从底层的技术支撑以及产品支撑各个方面都要考虑,以及在营销层面,如何抓到用户的痛点和爽点,结合他们的文化习俗,构建营销体系、中上游的生产、供应链以及开发体系,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做品牌,不能只是盯着市场端,你还要盯着整个上游。因为我是做供应链以及做生产制造出身的,所以我非常清楚什么样的产品出来之后,是否符合这个品牌的定位和调性,你这个产品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敢于做选择,敢于去拍板这个产品行还是不行,不能为了卖货而卖货,这样“走出去”的过程中,对于你的品牌以及定位都是具有破坏性的。

二、好公司要有持续投品牌费用的能力

冯叶:作为资方,你们觉得有哪些产品是有潜力讲好品牌故事的?
陶凯:这些结果指标,可能还是用户的粘性,包括NPS(净推荐值),这是低频一点的产品。如果是高频一点的,主要是复购和连带,还是落实到品牌,看你这个品牌故事能不能带来合理的溢价。这个溢价可能不是特别高,那种利润可能需要有一定的能力维持,也不一定要完全跟市场上做同一价格,这样的话可能你就没有掌握定价权。
背后的逻辑,我们需要很强的定价权的把握,包括定价权带来的利润模型的体现。在这里面还有一些过程指标,很多时候的品牌投入意味着曝光,曝光其实是比较难转化为商业结果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的指标,很多钱投下去无法量化的话,代表着团队没法持续进化,这是一个比较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们会看这个公司有没有良性的增长模型,会看这个品牌投入进去之后,有没有一套数字化的全链路体系。大家知道,海外市场可能比国内更加分散,巨头更加割裂,你可以以独立站承接,可以以亚马逊承接。如果前端众筹,或者做TikTok,无论怎么样,你曝光砸下去之后,能不能以CPM结算的方式,做公司内部的一套数据?比如这个人群包,浏览、曝光了七到八次之后才会购买,或者说曝光之后,有多少比例的人会去Youtube上搜索达人的内容,进一步看评测?
其实优秀的公司,有一套非常详备的数据链路管理,能够做到把CPM转化为CPS,这是过往大家在流量比较粗放运营阶段所做不到的,这个一直是黑箱。但是一些比较牛的公司,可以把不同品牌之间的人群包打通,详细记录“曝光-感兴趣-转化-复购”,也就是国内的AIPL模型的数据链路化,代表着你有一套可数据化的增长模型,这个是品牌投入的可持续模型,而不是今天砸一下进去之后,对这个事没有信念,完全取决于公司的利润情况,利润好就多投一点,利润不好就不投了。好的公司,需要拥有持续投品牌的费用能力,这个是很重要的。

三、将对产品的热爱融入品牌故事之中

冯叶:明白,其实是很具体的逻辑,还是说咱们得把品牌故事、包装与业务融合起来,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链路,知道怎么变现,这其实是很投资方的视角,也是非常具体的实操路径。接下来问一下Renee这边,您看到的在Indiegogo上的品牌,也会非常注重对自身品牌故事的讲述吗?您认为北美消费者有哪些显著的特征?在这块有没有一些您感觉在平台上做得比较好的故事、案例可以分享给大家的?
Renee LUO:我今天先着重从我们平台看到的客群特点来跟大家做分享。
先跟大家介绍一下Indiegogo在北美的backer大概是怎样的画像。这些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的“极客人群”,年纪在25~65岁之间,具有非常高的消费力,以男性群体为主,我们的男性比例大概是67%。这些人有一个特点,非常喜欢尝试新的东西,而且在尝试之后觉得好的情况下还特别喜欢分享。
他们之所以非常热衷于做一些众筹的支持,主要是因为他们非常想要参与到这些创业项目当中,给到产品反馈,看到产品因为自己的反馈而不断得到改良的过程,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成就感和参与感。
也是基于这样的人群,我们的平台也成为了很多不同中国品牌进行产品测试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举个例子,比如美的、TCL等等大家觉得耳熟能详的国内品牌,可能都会觉得他们不需要通过众筹出海,但实际上他们确实也在通过我们来做产品的测试。包括今天大家有路过我们的展位,有看到我们的易拉宝上展示的,像松下、佳能、博世,甚至是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他们为什么想做众筹?其实也是希望从喜欢分享、具有强烈分享欲的客群当中获得他们想要的产品反馈。
对于众筹平台来说,建立信任,以及怎么去分享非常透明的信息,永远都是你的制胜法宝。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你能够充分地把你对于创业,或者对于产品的热爱能够放进你的品牌故事当中,其实也会让你的整个众筹变现加速。
举个例子,去年我们有一个宠物家居的品牌叫PetSnowy,可以说是这两年的宠物新兴猫砂(品牌)。他们去年创立了全平台、全众筹行业的宠物类别的最高众筹纪录。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本身他们的品牌名字,来源于创始人的第一只小猫,叫“小雪球”,并且他们要求我们无论在任何场合上都不要弄错这个名字,这个其实非常能够打动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我们作为平台方的一点。
本身这个创始人也是非常喜欢宠物的人,她自己养了上十只的宠物。在构建整个品牌的过程中,我们也曾经问到,为什么你要专门选宠物这个赛道,为什么你一定要做智能猫砂盆?他的回答,并不是因为要追求赛道,并不是看到宠物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做这个事情,更多是基于热爱,基于对宠物的同理心,所以才去做这个产品。他的这种热爱,也投射到了整体营销以及产品的方方面面。包括在产品的设计当中,他会非常注重怎样才能让猫咪顺利地使用猫砂盆,怎样增加产品的便利性,甚至还会专门为一些老年猫的使用场景做产品改良。
他们也非常注重社群的沟通和交流,大家其实都知道,宠物家居这个类别非常重私域,非常重社群沟通。他们在跟海外这些宠物主沟通的过程当中,也会非常注重收集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并且会更多地从宠物的角度出发和大家去沟通和交流。
其实我觉得,品牌故事更多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就像刚才程总提到的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本着真诚、透明的原则,带着你的热爱,去传递你的品牌的温度,很多时候可以让你的出海路程、品牌构建路程事半功倍。
INDIEGOGO中国区市场营销负责人Renee LUO
冯叶:确实是这样,咱们虽然说是一个比较重科技的众筹平台,但其实如果在科技上加上情感共鸣,会让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而且根据您刚刚的分享,其实也有一个“双赢”的感觉,比如用户获得这个品牌的连接,可以提供反馈,获得最新的产品,品牌也可以获得最直接的来自发烧友的最专业、最直接的反馈。
也想问一下程总,TachyRide在设计这块有没有融入一些研发的角度去满足北美消费者对于品牌故事的需要?我个人也非常好奇,为什么咱们在国外叫TachyRide,在国内叫米夸,TachyRide的由来是什么?
程亮:我们TachyRide是一个北美品牌,我们发现北美的这些顾客和消费者,其实自行车在美国,我们就以美国的单一大市场来看,相比于欧洲,其实在美国这些消费者的眼中,自行车就是个玩具。作为一辆车,究竟怎么玩?不能说每一个人都要去户外骑一个3D的,或者搞一个速降,冒险去玩。大部分人都只能在普通的公路上,或者在水泥路上,在乡间道路上玩。但是在这样的路上玩,非常考验每个人的技能,但我们大部分的用户是没有这个技能的,只有一个东西:快骑,所以TachyRide就是快骑的意思。这种快骑不是指跑得快,而是像特斯拉汽车一样,加速快,这个名字是这样由来的。
比如说有的女生或男生,一骑上车,马上就跑了,那太吓人了,不安全。我们指的快是无感的,在骑的过程中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再加上我们这个车的技术特征、技术路线以及我们的软件、算法,都可以做到这个效果,让你在有安全感的情况下,肾上腺一下子就上来了的感觉,是这个意思。
冯叶:明白,就是普通的消费者,可能他并不是户外的专业人士,但是也可以体验到自行车快骑的乐趣。
程亮:是的,结合你刚刚的问题,我再展开讲讲。我作为后来者入局做E-bike,对于很多投资界面的朋友以及同行来讲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个赛道都卷得“不要不要的”了,你还做这个事情。现在就像众筹,都已经跌到比较不是那么疯狂的阶段了,为什么我还来这样做?就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个赛道这么卷,你要看到为什么它这么卷?今天咱们很多分享嘉宾都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结合我自己的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的沉淀,包括我本人对这个赛道的理解,我们认为,我们有机会来重新定义它。这种重新定义,不仅仅是在产品和技术层面,而是一个更立体式的,一定要到品牌的层面。
因为一辆自行车,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带有极大比重的情感化产品,可以给大家带来情绪价值。但是你要把这个产品塑造上情绪价值,底层就必须要用技术去支撑。自行车到了Ebike时代,它是电气化、网联化的,你可以用软件算法解决传统自行车纯粹靠机械部件来构建的这种性能和体验,完全可以降维式、碾压式地解决过往在传统自行车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说“重新定义”。
另一个洞察,大家发现了吗?目前大家在卷什么?卷价格。因为大家都在堆砌配置,在传统的自行车的车架上加个“三电”就结束了,那当然要卷,不卷就卖不动。一台车过去,尤其是展会的时候,你会发现全长一个样子,都是车架+三电,不过就是放电池的位置粗与细的变化,没有其他的区别。一骑上去,速度高了,有踏空感。速度慢了,有顿挫感。变速的时候,不丝滑,目前整个赛道大部分的产品都存在这个问题。怎么跳脱这个卷?真正回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用户使用、购买你这个产品的核心诉求是什么?除了解决产品和使用过程中的痛点之外,我们还得为他赋予新的爽点。
E-bike现在在海外和国内有一个很大的痛点,相比于家电、汽车、手机,三年以内E-bike的售后率特别高,维修故障特别高,甚至高达5%。甚至很多的同行,这方面是很痛的,这个产品卖出去之后,三年之内的维修、故障、售后和客诉很高。但是相比于家电、手机、汽车,三年之内出故障率是特别低的,这就是我们的洞察。
作为TachyRide的产品,必须要做到你买了之后,在三年之内,甚至更长远的五年、八年,没有什么故障,更简单,而且没有什么客诉,在这个行业,这种产品是有这种特性的,要做到极简。可以看到我们的展厅的产品做得干净利落,没有一个地方是属于多余的,如果多余的就把它砍掉,这样你的成本也下来了。
所以我们要走这条路,在售后的部分进行极大下降。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做到一部分了,做到“少维修,不维护”。你们现在看到哪一辆Ebike可以做到“少维修,不维护”的?很少。
TachyRide创始人程亮
冯叶:是的,因为E-bike在北美是一条竞争非常激烈的赛道,我感觉这也属于TachyRide的核心竞争力,把简单、产品力做到极致。
接下来问一下陶总,清流资本有一个slogan,要扶持优秀的创业者成为CEO,您感觉在品牌故事这块,清流资本可以怎样为被投企业提供支持?我们可以简单用几句话概述一下。
陶凯:其实品牌故事这个东西,还是事关创始人的初心,包括对于消费者的洞察,包括对于细分需求场景的把握。所以在PMF完全确定之前,我们能帮助的事情很少,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找到已经把品牌故事深耕于产品之中的创业者和团队,然后在1到10的阶段,帮助他们进一步进行增长。首先是对定位进行深度梳理,其次是跟优秀的公司进行交流。
大家可以发现,品牌故事的本质上还是为了服务增长,增长可以解决一家公司80%以上的问题。如果你有一个良性的持续增长模型,可以解决95%以上的问题,即便你的公司在一定的阶段组织跟不上、团队比较粗放,没有关系,只要增长就好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帮助企业找到他能够学习的优秀的对标对象,去分析增长。
我们发现核心就是两点,一是费用模型,怎么花这个钱?花这个费用,一分钱,也可以拉动销售额的增长。第二点是激励模型,优秀的公司怎么激励他的团队发挥一切,把品牌这个事落实到内容上,落实到中间各种商务关系上,最终落实到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收割上,这块是我们找到优秀对标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和学习过程中比较擅长做战略研讨的部分。
冯叶:Renee这边,从平台的角度会怎样给到品牌帮助,去帮助他们讲好品牌故事、做好营销呢?
Renee LUO:Indiegogo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是致力于成为中国科创品牌,构建他们全球品牌的第一站。这个第一站,我们是通过从产品的概念,到产品的样品,到众筹,到中间的交付,再到后来的量产。以前我们一直致力于在这个环节里给大家提供不同模块的服务和帮助,包括我们也有众筹的业务,就在今天我们也在美国宣布,我们马上会开始做自己的电商以及线上的零售店,相当于把大家的整个业务模块,从量产延续到后端的销售,线上线下我们都在做全面覆盖,希望帮助更多的中国创业者真正走出中国市场,登上世界舞台,去展现我们真正的创新力和产品力。
在这个过程中,Indiegogo可以提供的帮助有几个方面。首先,我们有一个本地的团队,可以给大家做管家式的项目诊断和项目咨询,告诉大家这个产品到底是否适合做众筹。我们在海外也有一个项目策略团队,能够专门给大家的众筹项目提供一些策略性的建议。除此之外,我们也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帮助大家不管是在众筹,还是后端的销售,包括筹后要融资或者想要拓展分销渠道,我们都有完善的生态链路,可以帮助大家拓展全球的销售网络。
除此之外,也需要提到一点,我们是一个非常开放共融的平台,相比较于其他的电商平台而言,我们非常鼓励大家和我们C端的backer做深入的互动和交流,我们非常建议大家去构建自己的私域,构建社群,能够真正和他们进行深度的交流,这也是我们和其他平台非常不同的地方。
另外,不得不提到我们流量上的支持。很多出海的品牌方或多或少都会觉得现在的流量太贵,或者说流量不够精准等等,我们也会提供一些站内外的流量扶持,可以帮助大家在众筹上获得一个更高的成绩。因为我们整体的业务模式还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我们抽取了大家众筹金额的5%,所以大家的成功其实才是我们的成功,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捆绑在一起的。
整体来说,Indiegogo大概就是会在这些方面给到大家一些扶持,谢谢。
冯叶:非常感谢Renee的分享,也非常感谢今天各位的深入分析和精彩发言,我相信品牌全球化一定会成为共同的趋势,品牌故事与价值共鸣也会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再次感谢各位分享嘉宾,也再次感谢听到最后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为 “WAVE2024品牌全球化大会” 圆桌讨论环节的嘉宾演讲实录,来自现场速记初审稿,在不影响嘉宾原意表达的基础上,由霞光社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