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江寒
编辑 | 葵一
“茄子!”
这不仅是刻在80、90后脑子里关于拍合影的专属记忆,也是移动互联网出海时代让早期出海人印象深刻的名字。
2012年,34岁的仇俊开始孵化茄子快传(SHAREit )的早期版本,很快,一款帮助用户在没有流量和 wifi 时也能面对面分享照片、文件的手机应用诞生。
到了2015 年,茄子快传的全球用户量已超3亿,主要市场是印度。当时,茄子科技在海外既没有办公室,也没有本地员工,据说也没花钱做过推广,但依然一路开挂地增长。到了2021年,茄子快传全球累计安装用户数近24亿。据仇俊回忆:“那会在印度考察市场,我们在当地手机卖场发现,很多消费者买完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载茄子快传。”
同茄子快传相似的是,2012-2015年间,久邦、猎豹、赤子城、iHandy、触宝、APUS等工具出海企业,都纷纷过起了 “躺着赚钱”的日子,融资、上市、扩张……风口之上,一切看起来很美。
但 “天时地利人和”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随着整个出海市场竞争加剧、获客成本增加、市场同质化严重、大厂碾压,工具出海形势不再轻松。从最早尝到甜头,到红利见顶,再到被谷歌下架,向各个方向转型……潮浮浪卷,“工具出海”见证了海外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变迁。
来到下半场,工具出海还有机会么?转型是必然选择吗?这个行业接下来将何去何从?
工具未死
回过头看,工具出海至今大体经历了4个时期,从狂热探索期,到大举扩张期,再到回落转型期,历经过辉煌也面对过质疑。
1. 萌芽期(2008-2010年):热闹的前兆
2008年前后,伴随着苹果iPhone3G版以及AppStore的发布,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启了出海征程。
尽管当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网民渗透率仅达6.8%(位居世界第九),但出海市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升温。Browser(海豚浏览器)、魔图精灵、Go桌面等相继面世,在海外攻城略地。百度、360、UC、微信、金山、美图等主打国内市场的玩家也吹响了出海的号角。
这个阶段,工具出海虽然还没有多少人关注到,但整个行业生长得顺风顺水。一名开发者称:“当时开发一款美颜APP,印度和非洲的用户都能玩上一整天。”
一位工具行业创业者回想当初的“辉煌”提到:“08-10年左右,当时移动互联网起步不久,市场开放度很大,很多人买完手机后没有很多应用可以下载。那会儿做工具基本做一个成一个……市场上应用少,用户多且用户免费,起量很快,做什么都能活。”
2. 扩张期(2011-2015年):工具出海大战
2011年,工具类应用正式进入2.0时代,垂直细分领域逐渐形成,工具出海也更加热闹起来。
这个阶段出海的工具集中在四大类:手机管理类,如CleanMaster、电池医生等;相机图片类,如Camera360、美图、百度魔图;桌面类,如Go桌面、Solo Launcher、APUS等;还有浏览器类,如海豚、UC等。
它们迅速在细分领域脱颖而出,并在海外市场占领一定份额。当时做得最大的是猎豹移动,其推出的手机清理类应用Clean Master,于2011年3月成为Google Play全球下载量最大的工具软件,也是在这一年,猎豹移动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一年后,其总安装量超23亿,营收翻了将近五倍,达36.8亿元。
此外,2014年,美图启动国际化战略,到15年年底,美图海外用户已经超过5亿;而此时的360 Security日广告收入突破50万美金,全球用户超过3亿,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工具出海增长凶猛。
资本热钱也涌入赛道,不少出海公司获得高额融资,闪传就在12-14年间,完成了从天使到B轮的4次融资。热门领域更出现了砸钱抢夺用户的情况,2014年,360开发了一款手机版的安全卫士,叫板Clean Master;桌面市场,久邦和APUS也砸下重金互掰手腕。
彼时工具出海公司的烧钱大战甚至养活了Mobvista、Yeahmobi、Avazu等做海外的移动广告平台,如今这些平台中有的已经上市。
这一阶段,大量中国工具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成为国内互联网出海的“当红炸子鸡”。
3. 回落期(2015-2018年):增长受阻
2015年后,工具出海经过几年的黄金窗口期,无论是用户获取,还是商业化工具产品出海市场整体表现不俗,进入3.0时代。
此阶段,工具应用用户形成规模,增长和变现成为开发者探索的关键,但人口红利已经越来越少,整个行业明显开始呈现颓势,一度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的境地:一方面,随着流量收割完成,用户获取成本增加,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多因素影响下,工具出海的空间不断被挤压;另外随着Facebook和Google平台生态的完善,其对工具变现的监管力度提升,开始整治以前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灰色变现”行为,工具出海的利益空间进一步收缩。
2015年,随着久邦数码因股价连续腰斩而退市、海豚浏览器变卖,资本和媒体界出现“看空”工具应用的声音。
2016年,随着以新闻聚合、短视频和直播为主的内容风口来袭,部分从业者认为工具出海“巅峰已过,正进入衰退期。”
2017年下半年,Facebook宣布暂停所有中国区工具类应用广告;2018年1月,谷歌也推出新政策,禁止开发者在App中加入锁屏广告。
在这个阶段,面对行业瓶颈,许多工具企业开始思考转型,还有些公司已经率先迈出转型的步子。
4. 转型期(2018年后):加速转型
到了2018年,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产品热潮兴起,席卷用户的手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工具产品的“寒冬”仍未停止。
2019年,谷歌下架了触宝旗下60多款App以及iHandy 旗下40多款App。
2020年,猎豹移动旗下所有App被谷歌全面封杀,直接导致公司近22%的营收化为乌有。
受多次行业事件影响,“看空”的声音在资本市场愈演愈烈,一些媒体甚至认为工具出海“要被打趴了”。
“我知道工具会退潮,从2015年就知道。但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变化会是断崖式的。”猎豹经历了谷歌大面积下架事件之后,傅盛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工具出海本质还是在“仰人鼻息”,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都不会希望自己的生态系统里有一个第三方App巨头,必然会对中国开发者进行一些比较严格的限制;随着技术升级,手机的内置工具体验也越做越好,整体来看,工具出海的风口似乎已经过去了。
行业来到了不得不变的关键时刻。
5. 工具未死
狂热褪去,“工具已死的乌云散去了么”、“工具出海到底还有没有机会”……成了行业频频讨论的问题。
然而,在大家都以为这个行业没有新故事可讲、会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之时,一些工具出海企业用市场表现和出海成绩给出了一个可见的答案:工具出海,未死!
据data.ai数据,2022年4 月中国非游戏厂商及应用出海收入 30 强中,工具类企业占据近半壁江山,展现出工具出海盈利的韧性,也侧面显露出工具类 App 出海需求依旧强势。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睿琪软件(PictureThis)、智能文字识别与理解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合合信息科技(CamScanner)、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发展推动的美图(BeautyPlus)、小影科技(VivaVideo)等纷纷上榜,展现出不俗潜力。
图源:data.ai
其中,睿琪软件凭借旗下识别植物的产品 PictureThis 在北美、西欧的高增长,在收入榜中跃升到第 4 名;Appxy 通过内购订阅在北美及西欧市场获得增长,凭藉 TinyScan 及 TinyFax 这两款产品在美国的增长重新进入榜单。
图:data.ai
这些真实的市场表现最直观地表明,工具类应用作为一种“硬刚需”,即便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仍是值得耕耘的赛道。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机会仍待探索。广大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 《2022工具类应用出海营销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各地区工具类素材占比中,非洲地区工具应用占比最高,为27.65%,中东和南美同样值得关注。亚太地区工具营销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以清理、VPN、阅读、生活相关工具应用为主。
非洲及东南亚地区工具类应用营销投放占比增加, 一定程度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新兴市场,工具类应用出海值得投入的价值空间和潜力市场依旧存在。
图源:广大大《2022工具类应用出海营销洞察》
除了众多长期深耕及不断探索转型空间的企业,每年也有无数带着产品新入局的企业。
字节跳动推出了免费的一体化视频编辑应用程序Capcut,产品带有全面的剪辑功能,支持变速,具有多种的滤镜和美颜效果,以及丰富的曲库资源;欢聚旗下的Noizz也在稳步推进。
在设计界,自Figma断供后,从业者也开始思考国产替代的问题。很快Pixso、MasterGo、即时设计等商家迅速补位。尽管此类产品尚未大规模出海,但也足以说明细分领域的工具产品仍有发展空间。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大厂和新锐企业纷纷 “着墨”工具赛道, 某种程度也说明工具行业仍有利可图。
综合来看,唱衰工具可能言之尚早。
困局、破局、变局
不可否认,工具出海确实存在“产品价值低,变现困难”、“风口期已过”、“使用场景受限,用户粘性低”等问题。在多重困局“绞杀”下,曾经专注工具出海的企业们,纷纷调整步调,以自己的方式谋求”破局”。
这中间,一些曾风头无两的工具出海企业黯然退场,最终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2014年海豚浏览器在卖身搜狐畅游后,走向了没落;2015年4月,畅游宣告作价2.05亿美元向第三方转让了包括海豚在内的三家子公司后,海豚浏览器再无音讯。
曾经的王牌Vlog拍摄工具之一VUE VLOG也在历经几次转型之后,于2022年跟用户挥手告别,成为继“一闪”、“MONO”等之后又一款“退网”的视频剪辑软件。
图源:vue官方微博
也有一些企业以工具类应用为跳板,拓展到更多元领域,积极推动“造血业务”的转型,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转向内容、社交、游戏等赛道。久邦、触宝、APUS、iHandy都是典型代表。
选择转型的工具企业有的在保留工具业务基础上,开展多条业务线。
2003年创办于广州的久邦GOMO,于2004年3月份推出3G门户网,2010年转做工具。如今业务板块覆盖移动应用软件、网络文学阅读平台、3G门户资讯网站……其转型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久邦一面保留工具业务,一面逐渐淡化“工具”标签,拓展多元业务,推出了直播产品GO Live、短视频产品Video Me、音乐产品GO Music和数款休闲类手游。
同时,基于庞大的用户基础、流量优势以及对海外市场的了解,久邦开始向商家、品牌及其他企业提供数字营销、游戏发行服务。曾经由工具出海积累的用户池,成为其拓展、转型的本钱。
曾主推触宝输入法和触宝电话的触宝,则将业务拓展至小说、游戏等泛娱乐及内容赛道。
“转型后的触宝,推出了健身、健康、资讯、短视频等多类内容型出海产品,与纯工具产品相比,在这些产品中加入广告,对用户的使用体验影响并不大,因而产品变现也更容易。”触宝的一名员工表示。
图源:网络
今年3月15日,触宝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财务业绩,2021年四季度净收入为5,302万美元,经调整净利润为48万美元,连续三个季度为正。
iHandy创始团队早期专门做小而轻的工具类产品,抓住了海外蓝海市场,迅速发展。后来随着工具出海赛道竞争的加剧,如Avazu,tap4fun等纷纷入场。iHandy开始进行产品扩张,做了部分社交内容安全类应用。其长期保持低调姿态,被人称为“躲在聚光灯后面闷声发大财的企业。”如今依旧低调的iHandy汉迪不仅没死,据知情人士称,还过得小有声色。
同样选择转型的企业,也有的完全放弃工具业务,实现赛道的跨越。
创立于2011年的贝塔科技(原名“云图微动”),从一开始专注图像处理及应用工具类产品的研发和运营的工具出海公司,逐渐转型为移动游戏公司。
“在商业化这一点上,游戏的天花板也要比工具高得多。”谈及转型的契机,贝塔科技CEO胡志农做出这样的总结。
尽管在游戏行业几乎是零积累,但受益于多年的工具与应用出海经验、在全球市场布局的体验,贝塔科技对于海外市场的了解程度,高于同期的竞争者。很快就于2017年上线了公司第一款游戏产品《Word crossy》。自此,贝塔科技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像贝塔科技一样,乐信圣文也逐渐转向游戏领域。其旗下多款游戏产品都曾获得Google Play / App Store的推荐。
凭借旗舰产品Hola Launcher赶上早期出海红利的欧拉网络,也在积极推动转型。据其前员工称,欧拉网络曾在一些开发商不惜违反Google和Facebook的广告规则,伤害用户体验来激进变现的时候,没选择同样的路,在广告商业化变现上比较克制。因此,经过多次优化后,旗下工具产品的ROI(投资回报率)依旧难以回正。此后欧拉网络逐渐弱化工具出海的路径,转攻游戏领域,经营状况才逐渐好转。
当然,也不乏在转型中逐渐迷失自我的企业。
2012年,猎豹通过Clean Master,单点撬动海外工具市场。2014年,猎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年底月活用户超6亿。
此后来自美国第三方移动应用分析公司Kochava和福布斯报道中的指控,以及与谷歌、Facebook的决裂,加速了猎豹业务下滑的速度。20年2月,猎豹被谷歌从合作名单中剔除,同时还有45款App被下架。
图源:网络
遭遇重击的猎豹开始加速转型,向游戏、信息流、直播、短视频等领域拓展。不过就其直播产品LiveMe、新闻内容推荐应用New Republic等表现来看,猎豹的转型广泛撒网,却很少收网;转型频繁,却不够专注。近两年,猎豹又把AI机器人作为下一个增长引擎,但依然停留在“声势大,收入低”的情况里。
巅峰后的猎豹,转型进入了兜兜转转、前路不明的“迷雾”状态。
还有的坚持走工具出海路线,不同的是,更注重在产品、变现等方面下功夫。
像玩美移动,就为增强技术壁垒提高抄袭门槛,加大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应用和探索。
“变现”一直是工具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优化变现方式,提高变现效率就成了很多工具出海企业“破局”的方式。
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出海工具产品开始更注重优化广告投放形式和内容,以提高变现效率。
广大大《2022工具类应用出海营销洞察》报告提到,2022年一批天气类工具 强势崛起, iLMeteo、Windy.app 、Local Weather等产品在投放上更注重优化内容,不断迭代、增效 。如极端天气投放最为吸量,在吸引用户的同时,能突出产品准确预测极端天气的功能,产品就会加大对此类内容的投放力度。
图源:广大大《2022工具类应用出海营销洞察》
茄子科技也一直在探索商业化变现的形式。据了解,茄子科技从自有流量、直销团队、自建平台三个方面入手,自主研发、搭建了广告体系。“从2019年开始,我们便是完全独立的广告自主投放平台。”茄子科技的合伙人王超表示,“这不仅为我们带来经济上的回报,更带来商业模式的拓展。”
一些工具产品则探索出了多元的变现方法,如 Motivation 采取混合变现的方式,将广告放在应用深处,不干扰用户视觉体验。但用户要想免费查看主题图片时就必须观看广告,而且每次使用主题都需要重新观看广告,高展示频次+大量广告位也带来了更多广告收入。
大浪淘沙,经历瓶颈、尝试突破的这些早期工具出海企业,如今迎来新局面:有的再次获得增长动力;有的获得第二增长曲线,有的闷声发财;也有的游移不定、彻底迷失方向,甚至销声匿迹。
尽管这些企业在困局中挣扎和探索的方法论未得到验证,收获的结果各不相同。但“前辈”的探索还是给正在做工具以及准备做工具还有仍在迷茫中的工具企业提供了可参考的路线。
对工具出海企业来说,如何将工具业务做得更好,转型往哪个方向发展……没有固定的答案。唯一确定的答案是:勇敢“破局”,才有迎来变局的机会。
抛弃“旧地图”,寻找“新大陆”
行至2022年,后工具出海时代,工具企业还有机会么?机会在哪儿?
工具出海看似过了“窗口期”、甚至好像走进了”死胡同”,但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变迁、用户需求的延伸、产业融合的深入,工具企业反而找到了更多发挥切口。
工具企业们正在抛弃那些 原有市场已经需求见顶、盈利无望的产品等“旧地图”,寻找具有新附加值、新痛点、新增长线、新业态的发展“新大陆”。小影、美图、影石创新等提供了一些已验证的成功路线。
新附加值:工具产品复合化
传统工具类产品属于直接功能型,如系统、安全、日历、名片、手电筒等。单纯只有工具属性,用户对于这类应用的使用频次都不高,使用时长也十分有限。新一批出海工具产品相较以往,则更考虑为产业链上下游服务。
近年来,新兴市场短视频竞争和发展的火热,有望带动相关工具产品的发展,推动工具产品往内容化方向发展。
小影作为出海短视频工具的产品代表,就迎合了当下短视频为的风口,为Tik Tok等内容类产品服务。
一些短视频、社交、直播等赛道的”超级App”也开始扶持配套工具产品,如抖音根据其短视频属性孵化出的视频编辑 App CapCut(国内版剪映),目前位列 30 多个国家的 App Store 免费榜 Top100,150 多个国家的工具榜 Top100。
内容化已成为工具产品发展的明显趋势,以“传输”起家的 SHAREit,其开发的应用包括传输、音乐、电影、短视频、游戏和应用板块。以“WIFI 连接”著称的 WIFI 万能钥匙也加入了游戏、新闻等内容。
电商化是工具产品的另一个发展趋势。过去互联网出海不需要电商工具,因为企业本身已足够IT化,需要什么可以自己做;但未来传统企业对电商工具可能会有大需求,比如一站式的快速建站需求可能上升,去年Shopify股价大涨已经说明了一切。
社区的最大价值在于沉淀用户,因此社区化也成为工具企业提高用户粘性的经济可适用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豆瓣、墨迹天气、下厨房、小影。
豆瓣可以说是国内工具社区化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从书影音到泛兴趣,全都是用户能够张口即来的话题。墨迹天气推出时景社区,这是一个以天气为主题,以图片为载体的分享社交平台,核心功能是提供实时气象信息,并由此衍生出交流互动。
而最适合社区化的是那些“有一定任务门槛,并能通过专业度区分任务完成质量”的工具产品。这类产品相对更容易激发用户的成就感和分享欲,有构建社区的氛围。如在“下厨房”中,一些经验丰富的用户产出质量高的成果,进行分享,入门用户则会向其请教/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成果质量。这些用户因经验分享、成就感而产生社区归属感。
同类的还有唱歌、游记、理财、照相、视频等工具产品。短视频创作工具小影(VivaVideo)相较美拍、秒拍等一键变成白富美的视频工具,玩法更复杂。包含剪辑、动画、贴纸、字幕、配音、配乐等多种DIY功能。
图源:网络
复杂的玩法提高了用户的学习成本,但也激发了用户的创作力和产品使用频次。自2013年底进军海外之后,小影很快在全球积累过亿用户,随后开始思考从工具属性向社区的进阶,重视通过内容达成人与人、人与内容之间的连接, 将小影打造成全球短视频社区。
在社区的具体运营中,小影针对年轻人的喜好,更多引导他们上传唱歌、舞蹈、搞笑等被高频关注的内容。此外,小影也可以利用视频社区,收集当地最流行的玩法,快速了解用户需求,打出时间差优势。
综合来看,工具产品正越来越向着内容化、电商化、社区化等方向发展,整体呈现“复合化”趋势。事实上,只要“复合力度”适当,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工具出海企业们还是有望通过“增肌”来增加用户打开频率和使用时间,进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新痛点:工具产品垂直化
有媒体分析认为:单纯指望靠工具型产品让公司成为独角兽、上市敲钟,有难度。但做好工具型产品维护,对用户友好,将产品效率做到极致,尽量延长工具型产品的用户生命周期是可行的。
其实不无道理,从最初的功能驱动,到用户体验驱动,“正本固原”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身不失为工具行业延长生命周期的方式。
“Zoom就是单一工具,GoogleMap也是单一工具,都活得很好。做着工具也不必眼馋视频等产品的爆发,眼红电商带货的吸金,抓住一个需求做到极致,不愁没活路。”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说到底,有人的地方就有痛点,有痛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商机。未来随着互联网对生活场景的不断渗透,用户的需求也逐步细分化。在细分垂直领域深耕、解决用户痛点刚需的产品,更容易脱颖而出。如小众健身工具Keep,就深受用户喜欢。
另外,以技术创新主导的产品差异化将从根源上建立壁垒,为用户带来差异化产品,成为工具产品出海制胜的关键。
如上榜今年4 月中国非游戏厂商及应用出海收入 30 强的 睿琪软件、合合信息科技都是此类代表,他们拥有视觉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多媒体视音频等技术,其输出的文字识别、发票识别、智能扫描类工具产品,成为职场人眼中的“香饽饽”。
事实证明,找准行业垂直缝隙里的需求,用心做工具,还是有出路的。
新增长线:工具产品2B化
“工具型产品要产生价值,就不能只是工具,而是要提供服务。”搜狗CEO王小川提到。
工具型产品转型向社区化、内容化、电商延伸,难度相对较小,但受众仍是同一批用户。而2B受众则完全不同,意味着业务模式需要大调整,难度高。
不过,一旦在2B实现突破,相当于发现一片大蓝海。不仅与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确保领先优势,而且能成为新的营收增长引擎,从而优化商业模式结构。
墨迹天气是发力2B的受益者,重点服务对天气敏感、气象要求高的企业,目前已拿下国内所有大外卖平台气象服务订单,未来还可能进军航空、冷链物流等行业气象服务。
data.ai中国非游戏厂商及应用出海收入 30 强榜单上的常客——美图,也是大力拓展2B业务的探索者,长期深化落地“SaaS”战略,在图片美化、拍照摄影、商业摄影后期、美业服务等“变美”领域中积极布局;也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并推出了VIP订阅业务。
今年美图还抓住市场新需求与Wink、Chic合作,推出美图秀秀Mac版、美图设计室、美图云修、美图证件照4款影像新品。公司创始人表示:“美图云修AI修图工具,是帮助影楼降本增效的工具,通过使用美图云修,影楼可以大幅提高修图效率和降低人员成本。影像的企业服务场景有很大市场空间。比如影视后期、影视高清化等领域,都存在很大市场需求。”
图源:网络
3月底,美图正式披露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美图公司VIP订阅及影像SaaS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实现收入人民币5.195亿元,同比增长146.9%。让美图在早年受到电商与手机业务的负累与挫折后,信心大增。
当然,在美图拓展B端业务的同时,其仍面对C端用户增长乏力、活跃度大幅下滑的问题,但找好了探索方向,就不怕未来。
新业态:工具产品软硬件融合趋势
随着技术的升级,工具产品也在突破软件和硬件的界限,实现更好的软硬件协同。
刘靖康曾是南京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在毕业后的2015年创办了影石创新,专注于VR及全景相机领域。
当时国内VR/AR概念正热,有人笑言:“就连卖白酒的老板都宣称要转型做VR。”彼时,当同行纷纷把创业重心放在VR内容的时候,刘靖康另辟蹊径,选择了VR视频生产所需要的硬件生态。
与传统硬件起家的厂商不同的是,影石创新同样在软件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一直以来,消费级全景内容支持平台相对较少,用户难以实现比较完整的,从记录到分享的闭环。
影石创新通过自主研发逐步形成了全景图像采集和拼接技术、全景防抖技术、全景数据处理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视频插帧技术等全景技术,从拍摄、剪辑到分享等多个阶段提升用户体验,解决了消费者关切的痛点。
“我们在软件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即时’的需求,用户在使用我们的相机拍摄完后,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对拍摄内容的处理,马上可以分享。”刘靖康表示。
目前,影石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VR新闻报道、VR数字房产建模、街景地图采集、国防军事训练、政府警务、旅游运动拍摄等多个领域。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了《关于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公示》,影石创新名列其中。
data.ai中国非游戏厂商及应用出海收入 30 强榜单上的另一位“熟人”,小蚁科技也在进行软硬件融合的布局,有望为业务发展加上腾飞的翅膀。
新市场:海外天花板尚未触顶
再看宏观层面,海外目标市场的GDP增速、人均GDP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互联网政策、人口结构利好仍在。
这些地方依然还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市场,也意味着海外巨大的发展机遇。且当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水平要领先印度、印尼、拉美等国家和地区2~5年。针对不同市场和人群,那些能够切中某个人群刚需的小而美的产品,仍有空间。
回到最初的问题,工具出海还有机会么?
答案是肯定的。
任何产品都可能经历从发展到初步下滑,再发展到逐步稳固并产生新发展形态的过程。工具回落或调整,不代表工具时代的结束。
“唱衰”只是在说相对之前工具出海能轻松获取流量的局面而言,没以前那么轻松了,并不是整个赛道,没前景了、没活路了。有人戏称:“黄金窗口期结束,还有白银、青铜窗口期存在。”
且人类从认识世界到逐步的改造世界,工具在这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工具产品也在不断探索发展方向,产品的长远价值不容小觑。
人云亦云,认为工具行业在媒体和部分投资人不看好的“劫”后只能“苟延残喘”,甚至一棍子打死工具行业,可能都言之过早。
再加之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变幻风云诡谲,未来随着技术升级、人们需求变化,很难断言工具出海没戏了。机会小,不代表没有。
参考资料:
[1]《工具型产品为变现而发愁2B或成为新出路》,品途商业评论
[2]《一群南大学子靠科技出海,年入10亿》,投资界
[3]《工具类App仍是靠谱的出海方向吗?》,界面新闻